一、北交所问询案例
请发行人说明:
发行人是否存在非研发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情形,是否建立与工时归集、分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执行,是否上线与工时记录相关的信息系统,如何保证相关工时统计及薪酬核算的准确性,结合前述情况说明发行人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的归集、分配是否准确,相关内控是否健全有效。
回复: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人员均为专职研发人员,不存在研发人员从事生产活动或非研发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情形。
报告期内,公司制定了《研究项目管理规定》《考勤休假管理规定》等内控制度,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开展研发活动、进行工时统计与薪酬核算。
开展研发项目过程中,参与项目人员根据项目经理分派的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工时申报,填写《研发工时统计明细表》经各研发项目负责人初步审核后交由公司科技管理部负责人审批,科技管理部负责人重点复核研发人员填报所属项目及工作情况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审核通过后提交人事部门确认相应工时填报情况与研发人员当月考勤情况是否匹配,并编制《工资计算表》,经人事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供至财务部。财务部根据《工资计算表》中各研发人员参与各研发项目的工时比例,分配对应职工薪酬计入研发费用,重点关注各项目研发费用实际发生情况与研发项目预算是否产生偏差等,以确保相关工时统计及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为提高研发工时填报与审核的工作效率,2024年开始,公司上线工时信息管理系统,研发人员根据实际参与研发项目的情况在系统中填报工时,每月汇总后经研发项目负责人与科技管理部审核后交由人事部进行工资计算,最后提交财务部复核完成后核算分配各研发项目薪酬费用。
报告期内,发行人研发费用相关内控健全有效,研发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准确性可以保证。
二、案例分析
1. 关于是否存在非研发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情形
结论:
发行人明确表示“研发人员均为专职研发人员”,不存在研发人员从事生产活动或非研发人员从事研发活动的情形。
合规性分析:
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9号》要求,研发人员应具备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岗位职责,且需通过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工时记录来区分研发与非研发活动。
发行人通过专职研发人员制度和工时填报流程(如《研发工时统计明细表》)确保研发人员仅参与研发活动,符合监管对研发人员认定的合规要求。
若存在非研发人员参与研发活动,需按工时比例分摊费用,但发行人未涉及此类情况,因此无需额外调整费用归集。
2.关于工时归集与分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
结论:发行人已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信息系统提升执行效率。
(1)制度层面:
制定了《研究项目管理规定》《考勤休假管理规定》等文件,规范研发活动、工时统计及薪酬核算流程。
明确研发人员工时申报需经项目经理初审→科技管理部复核→人事部门匹配考勤→财务部核算薪酬的四重审核机制,确保工时与实际工作匹配。
(2)执行层面:
工时申报流程:
研发人员按项目填报工时,经研发项目负责人及科技管理部审核,确保工时与项目任务一致,人事部门核对工时与考勤记录,防止虚报或误报。
财务部根据工时比例分配薪酬至各研发项目,并关注预算偏差,体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信息系统支持:
2024年起上线OA工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工时填报、审核、工资计算的自动化,减少人为操作风险,提高数据准确性。
有效性评价:
制度设计覆盖研发活动全流程(立项→执行→结项),符合《九号指引》要求。
信息系统与人工审核结合,可有效防范工时记录造假,符合“记录不可篡改性”。
四重审核机制(研发项目负责人→科技管理部→人事部门→财务部)形成制衡,降低费用归集错误风险。
3.关于工时统计及薪酬核算的准确性
(1)关键措施
工时记录真实性:
要求研发人员按实际参与项目填报工时,并通过项目经理初审和科技管理部复核确保与实际工作匹配。
人事部门将工时与考勤记录对比,避免虚报,符合“工时与考勤一致性”。
薪酬分配合理性:
财务部根据工时占比分摊薪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九号指引》要求。
关注预算执行偏差,确保费用归集与项目实际进度一致。
(2)潜在风险点
若工时填报依赖人工记忆,可能存在误差。但发行人通过信息系统(工时系统)实时记录,可降低此风险。
需定期抽查工时记录与实际工作日志、会议记录的匹配性,符合建议的“定期核验”。
4.研发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准确性
结论:
发行人研发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准确性可以得到保障。
依据:
费用归集范围:
明确研发费用涵盖人员薪酬、直接投入、折旧摊销等,未发现将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混入研发费用的情形。
费用分配方法:
采用“工时比例法”分配薪酬,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监管要求。
材料领用、设备折旧等直接投入按项目归集,避免与其他费用混淆。
内控有效性:
四重审核机制与信息系统结合,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财务部对预算偏差的关注体现了费用核算的动态监控能力。
监管关注点回应:
研发费用真实性:通过工时记录与考勤匹配、项目负责人审核,确保研发活动真实性。
费用归集准确性:分项目归集直接费用,按工时分摊间接费用,符合《九号指引》要求。
内控有效性:制度设计覆盖全流程,信息系统与人工审核结合,内控执行有效。
三、总结与建议
发行人研发费用相关内控体系健全有效,研发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准确性可合理保证。
建议:
1. 持续优化研发合规系统:
引入工时打卡或即时记录功能,进一步减少人为填报误差。
增加系统审计追踪功能,确保数据不可篡改。
2. 加强内控监督:
定期抽查工时记录与实际工作日志的匹配性。
结合内控考评机制,将研发费用内控执行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3. 披露细化信息:
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研发人员认定标准、工时记录与薪酬分摊的具体流程,增强透明度。
提供独立第三方审计报告,验证研发费用归集的合规性。
通过上述措施,发行人可进一步巩固内控有效性,满足IPO审核对研发费用合规性的高标准要求。
四、关于泰克思
泰克思是专注于研发费用合规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我们融合先进技术与行业实践案例,为企业提供从智能系统部署到专业咨询服务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效应对研发费用合规挑战,特别是满足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计扣除等核心场景的严苛要求,助力企业提升创新管理效能,降低合规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
股票配资平台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